本地市場逐漸飽和,武陽鎮的苗農們走出南昌,積*開拓市場。
南昌苗木基地近到北京、天津、石家莊、張家口、大同等周邊城市,遠到東北三省、江浙滬、內蒙古、四川、寧夏、新疆、西藏等省份,南昌苗木經紀人的足跡踏遍了祖*大好河山。
為扶持苗木產業發展,南昌市和武陽鎮兩*政*主動對接引入了*內苗木行業*頭企業,由其牽頭組建苗木行業協會,整合*市100多家苗木合作社、公司和種植大戶,形成產業聚集,拓展產業鏈條,共同應對市場競爭。
南昌市獲批*六批*家農業科技園區。通過與中*林科院、天津農業大學、河北農業大學等8家*校、院所加強合作,積*承接*化課題,引進新型苗木*種,引入科技手段,讓苗木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。
南昌苗木基地*著記者走進他的苗圃,白皮松、華山松、玉蘭、櫻花、紅楓等樹種連綿成片,*機盎然。“這幾年,
南昌苗木基地通過土地流*,我承包了周邊800多畝土地。這1000多棵白皮松馬上就要運往北京了。”他告訴記者,“這1000多棵白皮松是協會引入機器挖坑、*人機撒藥技術后種植的。原本需要10個工人用3天至4天才能挖完的樹坑,機械化后只需要3個小時,成本降低了*半還多。以前人工撒藥,2*工人需要3個小時,現在*人機撒藥只需要2分鐘。”
科技不**變了種植模式,*帶來了銷售模式的變化。“以前我們東奔西跑賣苗木,吃了很多苦?,F在用手機賣苗木,足不出戶就有客商聯系。”南昌苗木基地正說著,就有*位石家莊的客商訂購華山松的信息發到了他的手機上。
武陽鎮苗木產業的發展,帶動了南昌*市鄉村產業振興。*組來自南昌市林業局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南昌市有150多個村發展苗木花卉產業,種植農戶17740戶,已建成96個苗木*色專業村,種植面積19.27*畝,年收入16.3億元,人均年收入18000余元。苗木花卉,已成為南昌農民的“搖錢樹”。
在翠微路與翡翠路交口的*棵櫻花樹旁,樹葉呈現微微卷曲狀,
南昌苗木基地同時樹葉表面布滿了黑色斑點。轄區綠化**單位負責人表示,“這就是‘日灼’現象,是太陽直射加上地表溫度急劇升*的共同導致的。”在松林路翡翠公園門前,兩側銀杏樹樹葉開始發黃,看上去就像是進入了秋季。“這樣的天氣如果三四天不澆水,這些銀杏樹可能會枯萎。”該局綠化工作人員說道。
與此同時,在宿松路與軒轅路交口,綠化工李大姐和同事拿著噴頭向道路中*綠化帶上澆水。“凌晨4點多天還沒有亮,我們就來接班了,我們大概要到上午10點結束澆水,下午的班是晚上6點開始。”**隊負責人表示,上午10點到下午6點這段時間,地表溫度很*,不能澆水,以防止出現苗木燒根現象。為此,他們實行“兩班倒”作業。
該區各**單位把*旱保苗作為當前綠化**管理的*要任務來抓,他們明確職責,責任到崗,任務到人,6支*旱突擊隊每天出動各類水車21臺,
南昌苗木基地**工人近160*對轄區主次干道樹木及綠地進行澆水,并把新種、補種的苗木作為*旱重點。澆水后,**工人認真檢查種植層泥土的濕度,做到不干不澆,澆*澆透。
*合理安排工人勞動時間和強度外,各突擊隊提前檢查、調試灑水車、水泵等*旱機械設備的運*狀況,在道路上澆水時開啟提示音樂、警示燈,工人身著作業標志服,提醒過往車輛和行人注意避讓。
為了幫助樹木安然度夏,經開區城管部門迅速啟動*旱應急預案,成立*旱工作*導小組,制定*旱保苗措施。“
南昌苗木基地*區81條主次干道分為6個標段,每個標段分別由1家綠化**單位負責落實*旱澆水。”該局負責人介紹道。